关于完善“宽进严出”制度,确保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来源 :中清研教育 2021年01月20日

一、精准施策,确保质量型扩招

  高职扩招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为保证扩招后教学质量,2019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相关要求。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针对生源多样化特点,坚持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坚持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坚持宽进严出,严把毕业关口。系统开展学情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分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课程体系,灵活安排教学进程,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二是支持弹性学习。指导院校充分发挥学分制优势,实行弹性学制、弹性学期、弹性学时,学业年限为3-6年。坚持集中教学和分散教学相结合,每学年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400学时。三是改革考核评价方式。适应技术技能人才多样化培养需要,改革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方式,从“一个尺码”转为“量体裁衣”,体现多元化和适需性。全面考察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技术技能水平、创新创业能力,不得以任何原因、任何形式降低毕业要求,严禁实施“清考”。四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结合扩招生源的经历特点,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立足实际开设有关选修课程,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悉心关注扩招生源的思想动态,深入细致做好引导和服务。五是强化日常教育推进自我管理。指导院校加强分类管理,退役军人学生可单独设立班级,对学习时间能保证的退役军人学生,可根据本人意愿纳入统一编班教学。充分发挥退役军人政治素质、意志品质、能力作风等优势,聘用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学生担任兼职辅导员,或参与校园安全管理、军训等工作。

  二、完善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提升教育质量

  近年来,教育部不断完善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努力将标准化建设作为统领职业教育发展的突破口,着力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一是动态调整专业目录。2015年,教育部组织修订了《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明确《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专业目录》)实行动态管理,职业院校依据《专业目录》设置专业和专业方向。现已有779个目录内高职专业。二是研制发布教学标准。在2012年发布410个《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的基础上,修(制)订并发布了347个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以及51个职业院校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136个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60个行业人才需求预测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指导报告等。

  三、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

  2019年6月,教育部发布《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从明确培养目标、规范课程设置、合理安排学时、强化实践环节、严格毕业要求、促进书证融通、加强分类指导等7个方面对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提出了具体要求,推进国家教学标准落地实施。指导各地和各职业院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结合学校办学实际,进一步细化、明确学生毕业要求,特别是严把毕业出口关,确保学生毕业时完成规定的学时学分和教学环节,结合专业实际组织毕业考试(考核),保证毕业要求的达成度,坚决杜绝“清考”行为,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

  四、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推动优质资源共享

  持续推进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以优质教学资源库扩大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目前,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已立项建设项目共计203个,覆盖了所有专业大类和156个二级专业类,资源库共有注册用户1407万余人。推进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落实“停课不停学”要求,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充分利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组织好职业院校在线教学活动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20〕5号),要求坚持公益性质,在疫情防控期间免费开放资源库,保障专业优质资源跨地区免费共享。

  五、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完善人才评价机制

  2019年,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教职成〔2019〕6号),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拓展就业创业本领。将1+X证书制度试点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已分三批遴选发布了92个X证书,基本覆盖了所有专业大类。2019年,全国所有省市均参与了试点工作,约10万人获取了X证书。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持续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指导。进一步规范扩招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针对扩招生源,严格保障集中教学学时,严把人才培养质量关,加强课堂教学日常管理。同时,指导高职院校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研发教学模式、任务清单、项目设计等,尽可能贴近特定学员群体的已有经历,开展有效的人才培养。二是继续完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推动职业院校遵循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实施等方面内容,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发挥标准的基础性作用。三是进一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吸引更多的行业龙头企业、新兴企业、优质企业参与遴选,提高X证书的领域覆盖面。指导培训评价组织优化标准结构和内容,不断提升证书有关教学和培训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加大优质资源共享。指导职业院校对接有关证书标准,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